close

第三次設計作業

第三次設計概論作業

 

指導教授:楊裕富

 

組員: B10333207 楊政諭

        B10333208 黃祺佑

        B10333209 王學承

        B10333210 林皓偉

        B10333211 張蕊如

訪談題目:傳統工匠訪談及作品分析

訪談對象:吳榮師傅  [吳榮交趾陶工坊]

訪談內容:

Q1、何謂交趾陶?

A1、交趾陶是一個形容詞指一個陶藝的表現方法交趾陶可以說是一種藝術、建築裝

飾、古董收藏、文化跟一般的陶瓷產品的不同點在於:一般的陶瓷產品因為多為手拉

坯製作,較常以容器、盛裝器為主,可是交趾陶為雕刻製成,做出的成品多樣化也有

無限的發展可能。

1.藝術:因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會把交趾陶歸類為藝術。

2.建築裝飾:早期是用在廟宇上的裝飾,現在也有人把它作為室內造型裝飾。

3.文化:源自於唐三彩-清領時期由鄭成功傳入台灣。

4.古董:也有人專門拿來收藏作為古董或是送禮用。

 

 

Q2、一件作品的製作過程?

A2

1. 練土:

依作品需求來調配置不同比例,為塑性佳收縮率低的土。煉製後須

 套袋密封養土,以便於增加土的塑性並讓水分均勻分布,收縮率才

 能較一致

2.成形:

運用捏塑、堆貼、雕刻、切劃等技法,來完成想要表現之形體。

3.挖空:

藉由挖空的構造以確保陰乾時不易形成乾裂並在受溫時較均稱防止

爆裂。

4. 陰乾

5.素燒:

依不同的土質、作品厚度,決定溫度與進窯時排列的方法及位置,火

侯必須控制緩慢地上溫,素燒溫度約攝氏1150度。

6.製釉:

將天然礦物,在高溫下煉製釉塊,將其搗碎磨成粉末狀來做為釉料。

7.上釉

8.釉燒:

每色釉料熔點不同,比素燒在低些約攝氏900度。

(右圖鳥的頭上釉前的原色)



 (一次窯燒要花到上萬塊的電費)

Q3、一件作品的造價?現今的市場趨勢?

A3

1.交趾陶也是屬於一種個人藝術,基本上集中於高端市場,造價方面基本上不一,

要看造型與精緻程度還有大小做區分,寶石釉燒出的作品跟水釉燒出來的價格相差

100,所以在大陸的市場主要以水釉大量生產一件作品56百塊,而在台灣主要是

用寶石釉、耗費的時間跟成本再加上某某大師之作就要百萬起跳。

2.而交趾陶在台灣的歷史可追溯到鄭氏時期,當鄭成功來到台灣準備反清復明時,

便將交趾陶這種藝術便出現在台灣,因為這種具有特色的藝術與技術只有台灣有,而

大陸因為文革時期便失傳,所以在大陸擁有比台灣更大的市場。

3.      分辨交趾陶品質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由寶石釉與水釉作為區分,寶石釉燒出來的

作品顏色較飽和,還會形成冰裂現象,而水釉燒出來的乍看之下是有幾分相似而細看

後覺得就像上了油漆的陶製品。




 (冰裂)

(水釉)


(寶石釉)

Q4、當初如何接觸此行業?

A4、求學過程中畫的素描課都是畫西方的雕像,而師傅都畫台灣傳統藝術(觀音像),而遇到了林

添木老師後開始接觸交趾陶,在戒嚴時期,因為偷燒陶被抓到,而被破壞殆盡,因此面臨快要失傳的

命運,為傳承林添木老師的交趾陶技術,而堅持到現在。

 

Q5、接過最難忘的案子?

A5、玉井白鴿

這是一個從傳統建築裝飾跳脫到現代建築裝飾的創新作品,是一個四層樓挑高的空間裡,原本是

預定在那一面牆上像是用一幅畫來呈現鴿子滿天飛的意象,而師傅希望既然能跳脫傳統那也跳脫

平面,而讓鴿子能用3D立體的方式來呈現再用一些同光影的效果,讓整個作品能有一些時間與空

間上的變化,就因為是跳脫傳統大膽的嘗試而讓師傅覺得能讓年輕人不在只對交趾陶有刻板印象

,而是希望大家對於交趾陶這個文化是有近一步的認知,能藉由這件作品傳達一個文化傳承跟文

化認知而留下深刻回憶。





Q6、須具備什麼樣的技術、能力?

A6、有關於雕塑的部分其實在立體概念的部分要很清楚,手繪的能力反而不是第一,但若是浮雕

的部分,就很重視手繪了。

1.      雕刻能力:一件作品不只有平面圖像與色彩的表現也要雕塑,而雕塑的能力並非天生

而須努力練習得來的。

2.      繪畫能力:當然在繪畫方面也要有基本的功力,才能讓作品藉由雕刻的形象再加上繪畫

技巧讓整件作品完整,但這也是要經過練習才能達到的。

Q7、此行業心得或勉勵年輕人的話

A7

-由於交趾陶在近年來因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有跳脫傳統往現代美術方向前進,但老一輩的師傅卻因

為無法跳脫傳統而反對現代化的作品,而近年來也有很多師傅將具有時代性的東西加入作品之中,

使現代人對於交趾陶比較沒有只局限於-廟宇上的猛獸-

 

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朝「文創」這個方向發展,然而我們要去接觸的,有時不一定要是外國所發展的

東西,因為若要將自己的作品讓外國人知道,就應該朝台灣獨有的文化前進,外國人不僅會感到驚

奇,更能讓外國人深入見識到這即將沒落的文化。








 

訪談心得:很高興能夠藉由這次設計作業,認識本土傳統文化。一直以來我是滿排斥台灣傳統不管是建

築還是其他藝術,總覺得歷史建築跟藝術就是要向西方那樣富麗堂皇、抽象,而實際訪談過後才漸漸

發覺台灣的建築、藝術雖然單刀直入一目瞭然,但不要看這樣其實細膩講究的部分不輸西方,最後覺

得我們學建築的學設計的要多方去攝取不同文化,就像楊裕富博士在創意將作一書裡提到的『透過中

西建築之美的欣賞,當可充分體會中西文化、藝術的成就與影響』才能夠讓自己的視野更高遠廣闊!

作品集:













(這尊要造價兩百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yboris85821 的頭像
    johnyboris85821

    johnyboris85821的部落格

    johnyboris858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